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

科技要闻-新浪科技: IMAX状告“中国巨幕”侵权 前雇员盗取技术

科技要闻-新浪科技

科技时代-科技要闻

IMAX状告"中国巨幕"侵权 前雇员盗取技术
http://go.rss.sina.com.cn/redirect.php?url=http://tech.sina.com.cn/it/2013-08-26/11408676410.shtml
Aug 26th 2013, 03:40

  专家称:"中国巨幕"谈不上山寨IMAX
  IMAX指责中国公司盗取其技术,上诉至美国法院
  IT时报记者 杨鑫倢 图 CFP
  犹如当年思科起诉华为,近日IMAX公司向美国洛杉矶高级法院提起诉讼,控告亚洲最大的数字影院服务器供应商GDC(环球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)不当得利、不公平竞争以及盗用商业机密,并将所得技术应用到国产巨幕电影系统"中国巨幕"上。
  IMAX公司认为前公司员工崔晓宇在任职期间窃取了巨幕投影和2D向3D转换等核心科技的源代码,并表示"有丰富的证据证明他为了牟取个人利益与中国公司进行了秘密交易"。
  【事件还原】
  IMAX不是第一次告状了
  8月12日,美国媒体披露一份17页的法律文书上显示,IMAX公司与"中国巨幕"间的侵权纠纷要追溯到2009年,当时IMAX在中国杭州竞标某巨幕影院项目时,"遭遇不明对手恶意竞争",江苏Sunway数码科技公司以较低价格最终拿下项目。随后IMAX展开调查,发现当时IMAX的在职员工崔晓宇牵涉其中。
  江苏Sunway数码科技公司就是由崔晓宇以及Allan Qiang于2009年7月2日注册成立的。IMAX公司在起诉中说,"据此,IMAX有足够理由认为,Sunway公司没有可能仅仅利用4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和研制出了IMAX花了40年时间创建的技术。该公司使用了IMAX的相关技术专利。"
  2009年11月,IMAX终止了与崔晓宇的合同。公司随后检查了崔晓宇的工作电脑,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证据可以证明崔晓宇将IMAX的专利技术应用到Sunway公司。IMAX公司同时还了解到,崔晓宇带着两个电脑硬盘飞往中国,其中装满关于巨幕投影、2D片源向3D转制等核心技术。
  2009年1月,Sunway公司改名为DMAX公司,之后又改名为中影数字巨幕(北京)有限公司(China Film Digital Giant Screen(Beijing)Co.Ltd, CFGS)。CFGS就是实际运营"中国巨幕"的幕后公司,崔晓宇担任首席工程师。
  在本次IMAX向美国法院起诉之前,崔晓宇已在加拿大和北京两地被IMAX起诉。
  据起诉书,2009年12月,IMAX在加拿大昂达里起诉崔晓宇等人,但崔晓宇已前往中国。2012年,昂达里高院发现崔晓宇在IMAX就职时就有与IMAX竞争的行为。2013年4月,法院对崔晓宇发放逮捕令,一旦崔晓宇返回加拿大,将被缉拿归案。
  2013年2月,IMAX在北京起诉崔晓宇,北京法院发布搜查令,搜查发现数张CD内含机密和软件源代码。不过记者并未在北京法院网查到相关开庭信息。
  此次,IMAX因为GDC与"中国巨幕"合作开拓北美市场而将GDC告上了法庭。IMAX方面认为,这一举动会影响IMAX北美市场的第一地位。
  公开资料显示,GDC总部设在中国香港,主要提供数字影院服务,在美国、西班牙、新加波等全球各地有分公司。
  沉默多日的GDC,8月20日作出强硬回击,表示自己售卖的任何产品均不涉及盗用任何IMAX的商业秘密,认为"是IMAX滥用法律制度,以避免其他竞争者向电影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选择。"
  GDC称,美国洛杉矶高级法院已驳回诉讼。
  "中国巨幕"由来
  "中国巨幕"放映系统是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科研单位以"产学研用"的形式联合开发的"中国巨幕系统"。据记者了解,此次IMAX案被告GDC也是合作研发单位之一,GDC是"中国巨幕"在海外的总代理。
  事实上,早在2011年8月,"中国巨幕"就在电影圈引起过不小的争议。
  当时,北京一家UME影院上映了《蓝精灵》DMAX版本,而《蓝精灵》甚至没有IMAX版本。有观众看后认为DMAX"眼镜轻,画面亮,色彩好,不闪不跳,只是票价略贵"。但也有人直言DMAX与IMAX相比,就是"山寨货"。
  DMAX这个名字是UME影院董事长吴思远起的,不过这个名字令该技术研发核心人物、中国电影科研所所长杨雪培很是纠结。他表示:"我们的目的不是和IMAX竞争,DMAX这名字只是符号,我不主张非要起'××MAX'这种名字。我们强调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放映系统。"同时,DMAX也因涉及侵权未得到商标局批准。
  之后,杨雪培说服了UME,撤掉DMAX,后改叫"中国巨幕",英文缩写至今未定。
  2011年12月,"中国巨幕"在北京正式试映。
  2012年4月,中影国际影城合肥1912店开业,"中国巨幕"正式开始商业运作。
  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刊发文章称,"中国巨幕"填补我国空白的"高格式"电影。
  2012年底,"中国巨幕"发展到10块银幕。同期,IMAX在国内建设有100块左右,IMAX 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。
  而今,"中国巨幕"已成为IMAX在中国的头号竞争对手。才过一年,"中国巨幕"预计2013年底达到50块银幕,而IMAX截止到目前有123块银幕,全球700多块。
  "中国巨幕"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发展,如广西南宁、江苏无锡、浙江温岭等地。上海联和院线原副总经理吴鹤沪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上海没有"中国巨幕"的影院。
  "中国巨幕"是"山寨"IMAX?
  首先要明确,IMAX并不是一项技术名词,更不是巨型银幕的代名词。IMAX是一款巨幕电影放映系统的名称,由IMAX公司所拥有,因在市场接近垄断地位,因此被很多人搞混。
  事实上,在一些国家,也有自己的巨幕系统,如美国帝王(Regal)院线推出的RPX系统,AMC院线的ETX系统,澳洲Villige院线的VMAX系统,这些都是IMAX之外的巨幕。
  那么"中国巨幕"到底算不算"巨幕"呢?上海科技馆科学影视中心杨波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国际上有一个巨幕影院协会(Giant Screen Cinema Association,GSCA),它有一套巨幕标准,如果生产达标,就属于"巨幕"。
  《IT时报》记者登录GSCA官方网站并未找到公开的技术标准,但是在成员名单中,记者看到,CFDGS和GDC Technology与IMAX一起,赫然在列。
  杨雪培介绍,"中国巨幕"相比IMAX,除了银幕大小偏小(IMAX是22×12.5,中国巨幕是20×12,单位米),其亮度提升1/5,音响为11.1声道,片源不需像IMAX一样要严格筛选并经过DMR技术专制,没有特殊要求,成本最低可达其1/10,知识产权部分存在一些空缺。
  吴鹤沪说,虽然分辨率都只有2K,但IMAX的亮度和清晰度等远超"中国巨幕"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

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://blogtrottr.com

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,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:
http://blogtrottr.com/unsubscribe/cz0/Cjnnlk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博客归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