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

焦点新闻-新浪科技: 施密特:50亿互联网潜在用户将加速创新

焦点新闻-新浪科技

科技焦点新闻

施密特:50亿互联网潜在用户将加速创新
http://go.rss.sina.com.cn/redirect.php?url=http://tech.sina.com.cn/i/2013-04-29/14238293508.shtml
Apr 29th 2013, 06:23

   导语:《连线》杂志专栏作家史蒂芬·列维(Steven Levy)近日对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和谷歌智库Google Ideas主管贾里德·科恩(Jared Cohen)进行了专访。二人在采访中表示,由于互联网的出现,地区与地区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,而随着未来又有50亿人加入这个大家庭,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被彻底改变,同时将加快行业创新步伐。
  以下为文章全文:
  四年前,美国国务院曾派出一个由科技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,造访战火纷飞的巴格达,希望将硅谷理念传递给千疮百孔的伊拉克。这一行程由贾里德·科恩(Jared Cohen)组织,他当时是国务卿希拉里·克林顿(Hillary Clinton)的政策事务助手,才思敏捷,年轻有为,我有幸跟随他们一道访问了伊拉克,并就此行写了一篇文章。
  一位谷歌员工将此事告诉了时任谷歌CEO的施密特,施密特随后与科恩取得了联系。不久以后,科恩即安排施密特亲赴巴格达。正是两人之间的这段渊源,科恩才受聘为谷歌新成立的企业创意(即Google Ideas)主管,也最终促成二人合著了一本新书——《新数字时代:重塑人类、国家和商业未来》(The New Digital Age: Reshaping the Future of People, Nations and Businesses)。
  《新数字时代》开篇描述了未来几年科技发展创造的奇迹,而在接下来几章又深入探讨了科技发展对外交、恐怖主义、隐私和革命等领域变革的冲击。通过对朱利安·阿桑奇(Julian Assange)到亨利·基辛格(Henry Kissinger)等业内人士和国家政要的采访,施密特和科恩以不同的视角来探索这个日益网络化的世界。
  以下即为本次采访概要:
  列维:在《新数字时代》正式出版的那一天,美联社Twitter账号遭到黑客攻击,发布了一篇白宫遭到袭击的假消息,造成股市瞬间出现大幅震荡。我感觉自己就好像是看到了你们书中描述的一个场景。
  科恩:《新数字时代》提到的一个话题是,无论是国家行为,还是非国家行为,网络空间中的每次黑客事件、每次网络攻击和每一个不法活动,都为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和措施树立了先例。还为个人、国家和企业做出怎样的反应树立先例。
  施密特:我们在书中探讨了大量关于隐私和网络安全方面的话题,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,即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。世界各地的联系正越来越紧密,我们所有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。如果你从谷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,你希望我们不仅要保护你的信息安全,还要保护你的密码安全。要把它看成一个你我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。你要行动起来,我们也要行动起来。
  列维:你们在《新数字时代》中暗示,如果人们的行为变得理性,这个问题将得到缓解。但是,人们并不总能理性行事。即便人们明白危险重重,但他们往往会因走捷径而忽略预防措施。
  科恩:像所有的事情一样,这首先要从教育开始。孩子们上网的过程要比他们身体成熟的过程快得多。你能想象,在孩子谈论小鸟和蜜蜂之前,就要和他们谈论网络钓鱼的问题吗?
  施密特:人们很容易将此归咎于世界连接性带来的后果。但抱怨是徒劳的,最好还是花时间,确保自己也参与其中。我们在书中谈论的第一件事是,全球将有50亿人是潜在互联网用户。我们认为这很棒,特别是对教育、医疗、市场开拓、全球化、营收增长、新客户和安全而言。当然,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,涉及政府行为、隐私问题和恐怖主义等等。
  列维:我仍然对最后十亿人能否加入互联网的大家庭心存疑虑。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很多人缺水缺电。即便是在美国,还有人没法上网。
  施密特:让我们来算一算吧。目前,全世界已有大约60亿人使用手机,其中约有50亿人使用功能型手机。这些手机可以发短信,但不是智能手机。如果你只是简单安装一个升级,那么每一部功能手机就可以变成廉价的智能手机,这一幕将在5年内发生。顺便说一下,全球总人口超过60亿,甚至已经超过70亿。所以,最终还有十亿人无法上网,但我仍然坚持我之前的观点。
  科恩:当我们在为这本书搜集素材时,我们去了乍得,这个全世界最穷的国家。该国不足1%的人口能用上电。我们去过一个村庄,甚至连电线都没看到,也没看见真正的基础设施。但当我们参加当地一个活动的时候,却看到所有人都掏出智能手机,拍照片并互相交流。这可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啊,但似乎每个人都拿着一部智能手机。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各种恶劣行为,存在歧视,性侵也屡见不鲜。所有这些人不仅仅是旁观者,还都是见证者。
  列维:你们在书中描述了两个世界: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。但就我的感觉,随着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,"虚拟"与"现实"越来越难以区分。
  施密特:这个问题很微妙。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,处在一个物理空间中,但你也是一个虚拟空间的公民,生活在里面。这个虚拟空间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社区,它可以对物理空间进行监督。如果政府开始做令人不满的事情,你可以到虚拟空间中寻求帮助,可以将其公开,可以指责政府,可以放出求救信息。反之亦然。如果你在虚拟空间从事违法或其他不当行为,你的活动也会受到追踪,物理世界的人可以控制你在虚拟世界的行为。所以说,你存在于两个空间之中,必须遵守两个空间的规则。
  列维:你曾访问过朝鲜,这个国家的人根本不能使用互联网。
  施密特:这是最后一个不能上网的国家,对吗?朝鲜封锁了互联网,但政府内的精英例外,他们可以上网。我们曾经试图说服朝鲜政府将互联网放开一点。经过三天的会谈,我只能告诉你,我们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。
  列维:你认为他们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,还没决定去做什么?
  施密特:除非你去问,不然你不知道,对吧?
  列维:你在阐述观点时,他们怎么说?
  施密特:朝鲜人最让人奇怪的地方就是,他们一句话也不说。在我们参加的所有会议上,他们总是照本宣科,开头总是赞颂朝鲜领袖具备的非凡能力,他已成为界上最好的妇科医生、最好的计算机科学家、最好的物理学家和最好的高尔夫球手等等。
  列维:令我无比好奇的是,你竟然为了这本书采访了朱利安·阿桑奇。
  施密特:我们并未谈论他的犯罪问题,这是一次纯技术性的会面。他做出的一个最令我感兴趣的一个观点是,系统性罪恶(systematic evil)必须被记录下来,如果一种文化存在于一个系统性罪恶会被提前曝光的环境中,那么正常人施加的压力和监督会避免这种系统性罪恶的发生。我认为,这一观点在理论上颇具吸引力,但它存在一个缺陷,即由谁去决定泄露了哪些东西?在他的意识中,答案应该是他本人,对于他为何不选择其他人,我恐怕永远无法理解。
  列维:为了给这本书搜集素材,你们去了许多地方,与许多人交谈过。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?
  施密特: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,人们对信息的渴望比我之前想象的强烈得多。我们的生活太惬意了,但看一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。我们曾走访过一些非常不幸的女人,她们被男人泼硫酸毁容,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可怕的事情,但她们正在通过互联网做生意,并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。亲眼看到这一切,就能明白人性价值的伟大之处,但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可怕的事情,特别是对女人,我将永生难忘。
  科恩:对于我来说,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,当前有关科技和地缘政治的谈话只能围绕20亿已被连接在一起的人展开。想一想,未来还有50亿人,他们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用户的主体。所以,我希望周游世界,与这些未来的用户接触,了解他们遇到的挑战,并想象技术将如何帮助他们。
  列维:当这些人能够上网,会对这些最先联网的20亿人带来哪些影响?
  施密特: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,只不过受制于不好的制度,但他们也是人。他们具有与我们一样的优缺点。所以,越早让他们获得相应的工具,实现自我组织,根除腐败,让医疗变得更好,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。当你来到这样的一个乡村,问当地村民医疗保健如何,他们会回答说根本没有医疗保健。然后,你问他们生病了怎么办?他们回答说,病人有时会自己好起来,有时则会死去。这的确是最奇怪的谈话,但却是现实。
  科恩:最早开发这些连接性工具的公司,都将来自于那20亿人生活的地方。但最终,最有趣和最具创造性的使用案例,将来自于50亿潜在互联网用户,因为这些人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,必将推动创新。(清辰)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Thatcher's Tyrants - The Tanks, The Guns, The Christmas Cards.


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http://blogtrottr.com

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, you can unsubscribe here:
http://blogtrottr.com/unsubscribe/cz0/5pkTB5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博客归档